质控中心

机构职能

专家团队

年度要点

质控情况

质控评价

行业培训

移动质控

我要咨询

通知公告

政策文件

行业标准

指南共识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质控中心 > 指南共识

健康体检基本项目专家共识

发布日期:2016年04月13日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编委会

 

健康体检或称健康检查是指对无症状个体和群体的健康状况进行医学检查与评价的医学服务行为及过程,其重点是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其风险因素进行筛查与风险甄别评估,并提供健康指导建议及健康干预方案[1-2]。健康体检是实施疾病早期预防和开展健康管理的基本途径及有效手段之一”[2]。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4]文件精神和前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体检规定”)[2],引领和促进我国健康管理(体检)机构与行业规范有序地开展健康体检服务。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自2009年初以来,在前期部分专家工作基础上,组织全国相关领域专家进行健康体检基本项目的调研、论证,在广泛征求全国各级各类健康体检机构和专家、学者及广大健康体检从业者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讨论和多次修改,形成了《健康体检基本项目专家共识》(以下简称“体检共识”)。该共识以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为基本遵循,以健康管理创新理论为学术指导,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本依据,充分学习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开展健康体检的成功经验,紧密结合我国实际及行业/产业发展的紧迫需求,突出了针对性、实用性及指导性。健康体检基本项目制订遵循以下原则:(1)以健康评价和健康风险筛查为目的,重点掌握受检者健康状况、早期发现疾病线索;(2)体检采用的技术方法或手段要科学适宜并有很好的可及性和可接受性;(3)为保证健康体检的质量和安全,体检项目所采用的仪器、设备及试剂必须是经SFDA认证、有正式批准文号;(4)体检项目要充分体现最佳成本效益原则,避免优先采用一些高精尖医疗技术设备,以免加重受检者的经济负担。

本共识是我国健康管理(体检)机构开展体检服务的基本参考依据,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从事健康体检的医疗机构和单位,对指导和引领我国健康体检机构及行业规范有序发展,促进健康管理学科与相关产业进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共识形成的主要经过

本共识的形成主要经历了以下3个阶段。第一阶段:2006至2009年,为本共识的调研论证及健康体检基本项目目录(以下简称“基本目录”)框架提出阶段。2006初针对我国快速兴起的健康体检行业及服务产业,为引导健康管理服务规范有序发展,前国家卫生部医政司开始组织全国相关领域专家研究起草《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体检规定”)及“基本目录”,专家组经过三年的努力,完成了“体检规定”的制定和“基本目录”框架初稿,但由于对基本体检项目内容上存在较大学术分歧,故国家卫生部医政司与2009年6月致函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分会,委托由该分会组织专家重新起草制定与“体检规定”相配套的“基本目录”。第二阶段:2009至2010年,根据前国家卫生部颁布的“体检规定”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和《中国健康管理学杂志》(以下简称“分会”和“杂志”),共同组织全国健康管理、公共卫生、临床医学、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专家及健康管理(体检)机构的部分代表,组成起草组,先后组织了4次专家讨论会和专题研讨会,并于2009年8月形成了“体检目录”的送审稿。2010年5月,在湖北武汉召开的“全国首届健康体检主任高峰论坛”上对“体检目录”送审稿进行了多层次沟通对话与讨论,形成了健康体检基本项目试行稿,并由“分会”组织全国部分健康管理(体检)机构进行试行验证。第三阶段:2012年至今,在“基本目录”的试行过程中,根据发现的问题和部分专家建议对体检“基本目录”的整体构架和主要内容进行了修改和扩充,增加了统一的健康体检自测问卷和体检报告首页及相应内容,并于2012年12月在湖南长沙召开的“全国健康管理示范基地建设研讨会”上进行了广泛讨论,会后由共识起草组汇总各方意见形成了“健康体检基本项目专家共识”初稿,并于2013年开始在全国更多健康管理机构和专家中进行推广试用和意见征询。2013年底,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文件精神,结合一年来共识在全国部分健康管理(体检)机构中推广使用发现的问题和建议,起草组对共识进行了多次修改形成待发表稿。2014年1-2月,起草组将共识待发表稿正式提交“分会”和“杂志”编委会审查。“分会”和“杂志”于2014年2月27日发出通知,就共识中的三个附件及主要内容在“分会”全体委员、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部分编委、全国各省市医学会健康管理分会及全国百余家健康管理(体检)机构进行最后一轮的意见征询,并依据征询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形成最终稿。

二、基本项目架构与主要内容

本共识包括健康体检基本项目目录、健康体检自测问卷和体检报告首页三个部分,形成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其主要内容如下:

1.体检基本项目目录:该基本项目目录的设置遵循科学性、适宜性及实用性的原则,采用“1+X”的体系框架,1为基本体检项目,包括健康体检自测问卷、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体检报告首页等5个部分。“x”为专项体检项目,包括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风险筛查及健康体适能检查项目。备选项目提出了每个专项检查的适宜人群和年龄范围,以满足当前我国民众对健康体检及健康管理服务多样化的要求,为我国健康管理(体检)机构的体检项目及套餐设置提供了基本学术遵循,并为进一步研究制定相关技术标准与操作指南提供基础。

“基本项目(必选项目)”与“专项检查(备选项目)”的关系:“必选项目”是基础,是开展健康体检服务的基本检测项目,也是形成健康体检报告及个人健康管理档案的必须项目;“备选项目”是个体化深度体检项目,主要针对不同年龄、性别及慢性病风险个体进行的专业化筛查项目(详见附件1)。

必选项目主要内容包括健康体检自测问卷、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体检报告首页等五个部分。健康体检自测问卷和体检报告首页的具体内容详见附件2和附件3,其他三个部分构成了体检基本项目的主要内容。(1)体格检查:包括一般检查和物理检查两个部分。一般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脉搏;物理检查包括内科、外科、眼科检查、耳鼻咽喉科、口腔科、妇科等。体格检查的内容设置依据为诊断学(第八版)[5],其中血压、体重、腰围及体重指数等指标均具有较高级别的循证医学研究证据,是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的重要指标和数据。(2)实验室检查:包括常规检查、生化检查、细胞学检查三个部分。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潜血,其中血、尿、粪便常规检查是诊断学(第八版)规定的检查内容,而粪便潜血实验是直、结肠癌早期风险筛查指南[6]呻推荐的筛查项目;生化检查包括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尿酸,其中肝、肾功能是诊断学(第八版)规定的检查内容,而血脂、血糖和尿酸等检查项目具有较高的循证医学证据并被国内外慢性病风险预防指南推荐[7-12];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是女性宫颈癌的早期初筛项目[13]。(3)辅助检查:包括心电图检查、x线检查、超声检查三个部分。常规心电图检查和腹部B超检查是诊断学(第八版)和《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中要求设置的项目,x线检查项目的设置严格遵循了国家卫计委《关于规范健康体检应用放射检查技术的通知》[14]要求,只设置了对成年人进行胸部x线正/侧位拍片检查,取消了胸部透视检查。

备选检查项目包括:慢性病早期风险筛查项目包括:心血管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外周血管病)、糖尿病、慢阻肺(COPD)、慢性肾脏疾病、部分恶性肿瘤(食道癌、胃癌、直结肠癌、肺癌、乳腺癌、宫颈癌、前列腺癌)等,所有专项检查项目均列出了相应的指南和重要研究报告,以便查询。

2.健康体检自测问卷:该问卷基于现代多维度健康概念和健康测量指标体系,并学习借鉴了国内外相关问卷,按照问卷或量表研制经过与信效度要求而形成的[15-16]。内容除基本信息采集外,主要包括健康史、躯体症状、生活方式和环境、心理健康与精神压力、睡眠健康、健康素养6个维度和85个具体条目。基本信息填写项目与国家电子病历及健康档案相一致,符合国家卫生行业信息标准的统一要求。自测问卷的主体内容包括:(1)健康史:内容包括家族史、现病史、过敏史、用药史、手术史、月经生育史等,除了按照诊断学要求的问诊内容外,重点强调了对主要慢性病家族遗传信息的询问,如早发心血管病家庭史(男性55岁,女性65岁)等。(2)躯体症状:内容设置主要依据诊断学和有关慢性病预防指南,是对主要慢性病风险人群进行的症状与体征的系统询问,包括循环、呼吸、消化、内分泌、神经、泌尿、妇科系统疾病以及视听功能等。(3)生活方式和环境健康:该部分内容主要依据引起主要慢性病的生活方式与环境风险因素而设置,包括饮食、吸烟、饮酒、运动锻炼、环境健康风险等,其中不健康饮食、吸烟、过量饮酒、体力活动不足和有害环境暴露均是具有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的项目及指标。(4)心理健康与精神压力:该部分内容包括情绪、精神压力、焦虑抑郁状态等。该部分内容主要用于筛查精神心理问题的初筛和精神压力的评估。(5)睡眠健康:包括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睡眠障碍及其影响因素等内容。由于睡眠一方面影响人的健康状况和工作能力,另一方面睡眠问题容易引发多种身心疾病,特别是与心血管系统、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密切相关,故该量表中专门设置了有关睡眠健康的条目内容。(6)健康素养:包括健康理念、健康意识、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等内容,是该量表区别与国内外相关或类同量表的创新之处。国内外研究证明,健康素养不但反映了国民的健康基础水平,而且健康素养低可以增加慢性病发生率及疾病负担,应该作为健康体检问卷调查的必须内容。

3.健康体检报告首页:根据国家卫生信息标准化要求,参照电子病历首页和居民健康档案首页的设置格式,依据现行健康体检基本项目目录和健康体检自测问卷的主要内容而形成的体检信息摘要[17]。内容除基本信息外,包括健康自测问卷结果以及发现的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健康体检基本项目结果摘要、已明确诊断的主要疾病和异常、健康风险评估与风险分层等。该体检报告首页是健康体检基本项目与健康体检产出的统一要求,是未来将健康体检纳入国家健康信息统计的基本途径。通过规范体检报告首页和体检信息收集与统计标准,为开展检后管理和体检数据的挖掘利用提供基本依据。

三、使用建议与注意事项

该共识的形成与发表凝聚了我国广大健康管理(体检)领域专家、学者及从业者的集体智慧及心血,体现了我国十年来健康管理学术理论研究与健康体检服务实践的最新成果,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开展健康管理和健康体检服务的基本学术遵循。为了在体检服务实践中更好地使用推广本共识及健康体检基本项目目录、健康体检自测问卷和体检报告首页,特提出以下实施要求及注意事项。

1.一般要求:开展健康体检基本项目的机构和人员必须符合前卫生部《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具有相应的执业资质并持证上岗,并具备完成健康体检基本项目(健康体检基本项目、健康体检自测问卷、体检报告首页)内容所规定的场地、仪器设备、质量控制及信息化要求。

2.体检基本项目目录的使用要求:该目录是开展健康体检服务的基础,健康管理(体检)机构,必须在保证完成基本项目目录的前提下,方可根据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健康管理机构具备的人员、技术设备等条件选择开展备选项目,特别是推荐开展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部分恶性肿瘤相关的风险筛查与监测项目。考虑到我国体检机构设备条件及发展的不均衡性,允许对体检项目目录中的具体指标及内容(三级指标和内容)适当放宽,如血脂四项(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中不一定均要做高密度脂蛋和低密度脂蛋白,只要求完成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两项即可。

特别说明:进行备选项目检查时必须首先参考基本项目内容,以避免项目的重复检查(如:血压、体重指数检查为基本项目,在冠心病、脑卒中风险筛查套餐中未再列入);按照卫计委有关规定,基本体检项目不包含“乙肝五项”及除x线胸片外的有关放射检查;本体检基本项目适合成人健康体检,不包含妇幼保健、职业病、入职(入学)体检,不涉及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评价。

3.健康体检自测问卷的使用要求:健康体检自测问卷是开展健康体检基本项目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问卷获取的健康信息及数据与医学检查设备获取的健康信息同等重要,是形成健康体检报告首页的重要内容和开展检后健康评估与开展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提供基础信息。因此,各级各类健康管理(体检)机构必须将体检自测问卷纳入开展健康体检服务的必备项目及体检套餐。该问卷主要适用于18岁以上成人。问卷采用多样化采集方式,包括电子问卷、纸质问卷、面对面问答、远程移动终端等。答题前先仔细阅读问卷引导语与答题要求及注意事项,建议每个被检者必须完成自测问卷后方可获取健康评估及健康指导报告。对自测问卷填写不合乎要求或存在漏填、错填、误填者要及时剔除,以免影响体检报告首页质量。

4.填写体检报告首页的注意事项:体检报告首页是基于健康体检项目和健康自测问卷信息采集基础上形成的个人体检信息摘要。体检报告首页的内容应突出重点,体现规范化和个性化要求。所谓突出重点即突出体检发现的主要疾病及异常,指出健康风险分层及健康走向。所谓规范化即指按照体检报告首页的统一格式及要求进行填写,以便于体检信息的互通、互享、统计分析及交流。所谓个性化即要反映每一个受检者的实际情况和体检结果的针对性。 

《健康体检基本项目专家共识》编写组

 

顾问:白书忠

组长:武留信  曾强

成员:(以姓氏拼音为序)

陈 刚  戴 萌  杜 兵  韩 萍  梁 嵘  李 静  唐世棋  刘玉萍

师绿江  宋震亚  田京发  许 莹  徐勇勇  袁 庆  朱 玲 

学术秘书:

强东昌  杨 鹏  楚俊杰  高向阳  吴 非  孙艺倩  王 欣  董剩勇

 

参加编写及讨论人员名单(以姓氏拼音为序)

曹东平  陈 苒  陈伟伟  陈向大  陈志恒  邓笑伟  范竹萍  付 君 

郝淳敏  洪海鸥  黄守清 蒋红霞  李 力  李 玲  李 杨  李文源 

李云霞  刘 岚  柳更新  栾 春  罗 毅  宋 毙  田京利  汪 荷 

汪玉如  王 瑜  王惠君  王启斌  王淑霞  王佑娟  王召平  杨 芳 

杨 骅  于晓松  张 锦 张 群  张连生  张晓萍  张燕晴  张志勉 

赵小兰  邹 倩

 

志谢  国家支撑计划课题(2013BAl04801)《基于健康体检人群的慢病风险因素监测系统与应用示范》和(2012BAl37804)《亚健康状态检测及干预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支助研究;感谢国家癌症中心徐志坚教授;国家心脏中心陈伟伟教授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编委会.健康管理概念与学科体系的中国专家初步共识[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9,3:141-14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卫医政发200977号)[R/0L].

[3] 武留信,师绿江,刘森,等.预防性体检与健康管理实施[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9,3:260-270.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R/OL].2013-09-28.

[5] 孙九伶.诊断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

[6] 6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协会标准实践工作组织.结肠癌治疗指南[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5,8:269.272.

[7]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l,39:3-22

[8] 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J].中国现代神经病杂志,2006,6:330-334.

[9]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卒中一级预防指南撰写组.中国卒中一级预防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1,44:282-287.

[10]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146.153.

[1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5.

[12] 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48-149.

[13] NCCN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专家组.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J].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2011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关于规范健康体检应用放射检查技术的通知(卫办监督发2012148号)[R/0L].2012-12.12.

[15] 武留信强东昌.人体健康测量与指标体系[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0,4:326.329.

[16] 武留信强东昌.多维度健康自测量表的编制[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1,5:6-8.

[17] 杨鹏徐勇勇武留信.健康体检报告首页信息的概念框架与参考样式单研究[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3,7:48.51.

[18]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l,39:579.616.

[19] 中华医学会呼吸系统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255.264.

[20] Kimura K,Kurosaki H,Wakabayashi R,et a1.ConCerns with the health check—up system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on two Japanese islands[J].Intern Med,2011,50:2135-2141.

[21] 中华中医药学会.慢性肾小球肾炎诊疗指南[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5,9:130.131.

[22] NCCN非小细胞肺癌专家组.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J]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2011.

[23] NCCN乳腺癌专家组.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J].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2011.

[24] NCCN结肠癌专家组.结肠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J].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2011.

[25] NCCN直肠癌专家组.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J]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2011.

[26] NCCN胃癌专家组.胃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J].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2011.

[27] 邱志磊.2005年欧洲泌尿外科会议前列腺癌诊断[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06,26:583.585.(收稿日期:2014—03—11)(本文编辑:袁庆)

 

来源:《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4年4月第8卷第2期

 

 


*** 关闭窗口 ***

网站导航 网站简介 技术支持 免责声明
主       办:北京市体检中心
                 北京市体检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
技术支持: 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西路3号 邮编:100077
咨询电话:010-82253226 电子邮件:zj@bjtjzx.com
京卫计网审[2015] 第0090号
京ICP备 14054725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450049号